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正文内容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

高老师9个月前 (10-01)总结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必修一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 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都能产生ATP,都含有多种酶,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4、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2个,磷酸基团3个。

  5、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分离装置中注意滤液细线高于层析液,层析试管要加塞密封。

  6、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7、 细胞周期中,细胞**间期为细胞**期提供物质基础。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8、 细胞有丝**后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被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两极分别有一套形态数目相同的染色体。与减数**区分,有丝**中期是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后期是没有染色单体存在且细胞一侧有同源染色体。

  9、 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特征的是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

  10、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10、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1、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碳。

  12、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

  13、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性。

  14、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是5个,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是4个。氨基酸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在中心碳原子上。氨基酸缩合过程中形成一个肽键(—CO—NH—),生成一分子水。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是146个,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是145个。

  15、因为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所以唾液腺细胞中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都有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

  4、都有生长、发育、繁殖现象。意义:保证种族延续,即物种不会**的原因。

  5、都有遗传和变异。意义: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标志:

  (1)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标志: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2) 实验生物学阶段 标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

  (3) 分子生物学阶段 标志: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各式各样的动物

  1、腔肠动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虫、海葵)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2、线形动物(主要有涡虫、绦虫、血吸虫)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

  3、线形动物(主要有蛔虫、线虫)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

  4、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5、软体动物(主要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节肢动物(主要有蝗虫、蜘蛛、虾)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7、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的摆

  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9、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0、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鸟卵的结构有:卵壳和卵壳膜(保护卵);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11、区分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1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二、为动物的运动和行

  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可细分为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组成)、关节腔和关节囊。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离。

  2、动物的行为分为: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2)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由环境因素决定。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和合作。如蜜蜂、**、猴子、大象等

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植物的**:保护组 织、基本**、输导**、机械**、分生**。

  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3、动物体的组成层次: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比植物多系统这个层次)系统由器官构成,器官由**构成。人与动物的四大**:上皮**、肌肉**、结缔**、神经**。

  4、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非生物成分: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b生物成分: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人和动物)、分解者(指细菌、真菌)

  6、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如动植物园、水族馆、海洋馆等。

  7、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对象:四川卧龙:金丝猴/大熊猫 ;可可西里:藏羚羊。

  8、植物类群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类群名称

形态结构特征

举  例

被子植物

种子

植物

用种子繁殖

种子外有果皮

大多数植物,如金鱼藻 青菜 月季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无果皮

松、杉、柏类, 银杏和苏铁

蕨类植物

孢子

植物

无种子

用孢子繁殖

有根茎叶 有输导**

贯众 肾蕨 卷柏 满江红 井口边草

苔藓植物

有茎叶 假根 无输导**

地钱 葫芦藓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大多生活在水中

水绵 衣藻 海带 紫菜 海藻

  ①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被子”的含义是指果皮。②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

  ③含叶绿素能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70%的是:藻类植物。

  含碘,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藻类植物是:海带和紫菜。

  ④一般生长于阴暗潮湿处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⑤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苔藓植物。海洋赤潮与淡水水华形成的'原因 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过度生长。

  9、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①河蚌:软体动物;青蛙:两栖动物;②爬行动物的特征是:肺呼吸,变温动物。③家鸽:鸟类、恒温动物。

  ④昆虫的特征: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的开口在腹部;

  ⑤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体节构成。距环带较近的一端是前端。

  10、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物的分类体系的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1、人体所必须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指: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占第二的是:蛋白质。遇碘液变蓝色的是:淀粉。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维生素C。遇高温凝固的是:蛋白质。用力挤压能在纸上留下油斑的是:脂肪。

  三大供能物质:

  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提供70%能量。

  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热价最高。

  蛋白质——构成细胞 修复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

  12、缺维生素C—坏血病 缺维生素D或缺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

营养物质

消化起始部位

消化液

最终消化产物

吸收部位

淀 粉

口腔,

唾液、肠液、胰液

葡萄糖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

蛋白质

胃液、肠液、胰液

氨基酸

脂 肪

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小肠的小肠绒毛。

  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①小肠长②小肠内有皱襞和绒毛(扩大小肠内表面积)③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仔细咀嚼米饭有甜味的原因: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由肝脏分泌,能乳化脂肪)。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即生产者)。如:草→兔→狼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优选【三】篇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

  必修一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 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都能产生ATP,都含有多种酶,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4、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2个,磷酸基团3个。

  5、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分离装置中注意滤液细线高于层析液,层析试管要加塞密封。

  6、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7、 细胞周期中,细胞**间期为细胞**期提供物质基础。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8、 细胞有丝**后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被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两极分别有一套形态数目相同的染色体。与减数**区分,有丝**中期是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后期是没有染色单体存在且细胞一侧有同源染色体。

  9、 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特征的是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

  10、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10、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1、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碳。

  12、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

  13、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性。

  14、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是5个,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是4个。氨基酸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在中心碳原子上。氨基酸缩合过程中形成一个肽键(—CO—NH—),生成一分子水。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是146个,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是145个。

  15、因为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所以唾液腺细胞中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2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3、都有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

  4、都有生长、发育、繁殖现象。意义:保证种族延续,即物种不会**的原因。

  5、都有遗传和变异。意义: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标志:

  (1)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标志: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2) 实验生物学阶段 标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

  (3) 分子生物学阶段 标志: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3

  一、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其中C(最基本) C H O N(基本元素) C H O N P S(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元素。Fe、Mn、B、 Zn、Mo、Cu (铁猛碰新木桶)

  植物缺少B(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水是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蛋白质是一切活细胞含量最多的是有机物,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

  三、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1、存在的形式:结合水和**水

  2、**水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参与生化反应

  四、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人和哺乳动物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五、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A、元素:C、H、O

  B、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C、五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⑤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2、脂质

  A、元素: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2+

  B、分类:①脂肪:主要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

  ②类脂: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猜你喜欢:

  ③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三篇)

  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1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 + H20 ——→ (CH2O) + O2

  注意:光合作用**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A、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色素用层析液

  B、加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

  C、加碳酸钙目的是为防止色素受到破坏或保护色素

  3、★ 光反应阶段

  A、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 条件:必须有光,色素、酶

  B、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氢[H] H2O—→2[H] + /2 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③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 暗反应阶段

  A、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提供的[H],ATP、酶 .....

  B、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③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光合作用的实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意义:①制造有机物 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11818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色: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 叶绿素b:黄绿色

  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2

  细胞有丝**

  1、细胞周期:连续**的细胞,从一次**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完成时为止。 特点:**间期时间长

  2、动、植物有丝**过程及比较

  **间期:有核膜、核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染色体散乱排布。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平面上。观察染色体最好时期

  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平分两组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3、染色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DNA和姐妹染色单体关系:

  4、动、植物细胞有丝**的区别

  前期:植物细胞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不同,植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细胞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5、有丝**:体细胞、**卵进行的**方式。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1、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发生时间: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结果: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器官。

  4、特点:持久性、不可逆转性

  5、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3

  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

  1、渗透吸水: 条件: ①半透膜 ②浓度差

  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谁浓度低谁失水。

  3、植物吸水方式:①吸胀吸水:无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主要方式。

  4、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 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5-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生命活动用。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矿质元素 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4种。

  大量元素:N、S、P、Ca、Mg、K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吸收:主动运输,需能量和载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2、利用:①K、N、P、Mg:可多次利用,主要存在幼嫩部位,缺乏时老叶先受损。

  ②Ca、Fe: 只利用一次,主要存在老叶部位,缺乏时嫩叶先受损。

  3、水分吸收的动 力:浓度差和蒸腾作用 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精选4篇)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 1

  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无核**围的细胞核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注: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第22页)

  1、判断动物细胞的依据: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判断植物细胞的依据: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3、判断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化学成分:蛋白质和磷脂分子

  2、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3、①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4、功能:①保护细胞内部 ②交换运输物质 ③细胞间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5、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

  ①**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②主动运输: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矿质元素)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 2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线粒体:动植物都有,具有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含少量的DNA。

  3、叶绿体: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4、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5、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蛋白质合成场所。

  6、高尔基体: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与有丝**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有关。

  8、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包括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

  2、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存的主要场所。

  3、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 3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1、元素: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

  (- COOH),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结构通式: .......

  ①肽键:-CO-NH- 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② 氨基:-NH2 ③羧基: -COOH

  3、有关计算: 脱水的数目 = 肽键数目 = 氨基酸数目�C 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w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w 18

  n肽=n个氨基酸(即有n 个氨基酸就称为n肽)

  4、功能:①有些蛋白是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⑤ 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1、元素: C、H、O、N、P

  2、基本单位:核苷酸 。 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3、功能: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

  生物**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①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

  ②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用法)

  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 4

  一、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二、 染色体和基因: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体细胞23对,人的生殖细胞23条),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当细胞内**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显性(大写A) 隐性(小写a)

  四、 禁止近亲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五、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六、 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七、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八、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九、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生物的进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

  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鸟类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进化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 人类的出现: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四、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证据为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 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 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六、 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 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一、 环境的含义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二、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DD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D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环境影响生物

  2、 生物适应环境

  3、 生物影响环境

  四、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整体。

  五、 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DD生产者(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DD消费者(使用有机物)

  细菌真菌DD分解者(有机物DD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DD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六、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如:草 兔 狐

  七、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八、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 许多野生动植物可以用作药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

  3、 为人类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九、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十、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王朗和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银杉)。对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等措施。从我做起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高中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汇总一篇

  高中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1

  高中生物会考易错知识

  1.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信息的效应。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负反馈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部分的活动。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挠痒痒、分娩、血液凝固等。

  2.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液增加,就会出现**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液,引起**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

  3.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4.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

  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5.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促性腺素**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等促激素**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6.判断: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错误,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7.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8.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

  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10.激烈运动后血糖到底是升还是降?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高中生物会考基础知识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如神经**)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高中生物会考必备知识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

  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镶嵌分布。

  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1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1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1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1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2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存在形式:**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

  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中的成分)

  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

  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

  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

  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3

  知识点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能流、物流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具体传递方式可分为物理信息传递、化学信息传递和行为信息传递。无论哪种传递,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传递。

  知识点总结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__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常见考点考法

  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

  ⑴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⑵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⑶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⑷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⑸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⑹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4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有氧呼吸(**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出2870kJ的能量,***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5

  光合作用

  (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和类胡萝卜素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丙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

  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

  1.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2.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谁浓度高谁获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胀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由根运输到茎、叶,1-5%留在植物体内,95-99%用于蒸腾。

返回列表

上一篇:查看

下一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