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正确答案】:答: (1)孔子首先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分)朱嘉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分)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2分)。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2分。(2> (学礼》将启发式原则表述为“喻”,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2分)。 (3)孔子注重的是启发的时机,运用的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始启发”,即类比与比喻。《学记》对启发性原则的实质作了较全面的理论阐述(2 分)。
【正确答案】:答: (1)孔子首先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分)朱嘉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分)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2分)。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2分。(2> (学礼》将启发式原则表述为“喻”,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2分)。 (3)孔子注重的是启发的时机,运用的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始启发”,即类比与比喻。《学记》对启发性原则的实质作了较全面的理论阐述(2 分)。